據衛(wèi)生部門化驗,盒裝竹牙簽的安全注意事項:1、許多人有飯后用牙簽剔牙的習慣,殊不知,錯誤的剔牙方式或每天無故亂剔牙,牙縫會越剔越大,還會損傷牙齦,反而達不到保護牙齒的作用。2、牙簽頭比較尖,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安全,不要扎破牙齦或者口腔其他部分。還有一點特別注意的就是牙簽要放在合適的地方,如果家里有小孩子,不小心讓他拿到,放在嘴里,有可能會扎到小孩,如果嚴重的話掉進肚子里,后果會更嚴重。因此在這里提醒,要注意放置牙簽的正確位置。3、不要經常叼著盒裝竹牙簽,據濟南市口腔醫(yī)院介紹,有消費者因叼含牙簽不小心吞進肚內,把小腸穿破,經醫(yī)院緊急手術開刀才從體內取出,險些丟了性命,類似患者該院已收治多例。
如今市面上大批不合格的棉簽廠家為了利潤,生產不合格的盒裝竹牙簽,而且以低廉的價格務求爭得一席之地。在這種價格相互殘殺的形勢下,使得質量下降,起不到良好的擦拭效果,致使車間生產的產品質量穩(wěn)定性不能保證,這樣既浪費了企業(yè)資源,還間接影響企業(yè)產品質量及整體的形象。其實市場上是有一個永恒不變的規(guī)律,那就是一分錢一分貨,沒有廠家會做虧本生意的,價格如此低廉的盒裝竹牙簽質量肯定是無法和正規(guī)的棉簽廠家的產品比較的,而且對員工們生產加工過程中隨時極其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。
更有一種說法,剔牙是一種文化,原始人為了消磨時間,吃完東西大家坐在一起剔牙。由于牙齒的生理結構就是那樣,因此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剔牙,使用的盒裝竹牙簽大同小異,文明發(fā)展以后,牙簽在做工就講究多了,質地出現了金屬的、骨頭的,近代又出現塑料的。在不刷牙的年代里,牙簽的使用率極高,中世紀的歐洲人整日叼著一根牙簽。17世紀時使用牙簽是受教育的表現,人們把牙簽放在耳后,以備隨時使用。牙刷出現后,牙簽的使用率大大下降。衛(wèi)生觀念加強后,講究使用一次性用具,于是牙簽又變回木質的,而且為了更有效,變成兩條尖,可以使用兩次。除了剔牙外,牙簽還被用于吃切成塊的水果,插個牙簽在切好的水果上,就用不著用手和餐具去拿,既節(jié)省又衛(wèi)生。但是偶爾有人不小心連牙簽一道吃進去,更偶爾被吃進去的盒裝竹牙簽從消化道進入血管,出現了本文開始的那種很危險的情況。
隨著人們對環(huán)保意識的不斷增強,開始誕生了盒裝竹牙簽。淀粉牙簽一般采用玉米淀粉、地瓜淀粉、薄荷制劑、白茅根制劑、白芷制劑、明礬、山梨醇、水、食用色素為原料,將水加溫至沸點后與各原料按比例攪拌混均后置于擠出機中,在高溫高壓下擠出成條狀物后,用自然溫度下的清水噴淋洗滌,將噴淋洗滌后的條狀物置于冷凍裝置中,在-21℃條件下冷凍24小時后取出,再用自然溫度下的清水噴淋洗滌,然后置于干燥設備中在35-40℃條件下干燥24-30小時后取出,并切割成牙簽長度的短段,切割后的短段用研磨機削磨后即為成品。該成品盒裝竹牙簽具有質地堅硬、不分叉、不易折斷的特性,還具有用完可溶于水作為食物,不僅不破壞樹木,而且對環(huán)境無污染,且對牙齦具有保健作用的優(yōu)點。
在使用盒裝竹牙簽前,韓國普遍使用的也是木頭或竹子制成的牙簽,而有關淀粉牙簽出現的原因,則有一段小小的故事。韓國的一些養(yǎng)豬場通常以飯店的殘羹剩飯為飼料喂豬,結果竹子和木頭制成的牙簽混在飼料中,戳傷豬的臟器,使許多豬出現拒食、腹脹和死亡的現象。有人提議,如果能開發(fā)出可以吃的牙簽就好了,這樣就不會傷害到豬了。沒想到此建議一出,立即受到韓國環(huán)保部門大力倡導和支持。早在1994年,就有人研制出淀粉牙簽并提出zhuanli申請。隨后,盒裝竹牙簽很快就在韓國全面普及,受到韓國社會歡迎。
消費者生活中從藥店購買的非無菌棉簽都不是盒裝竹牙簽,只能算生活棉簽,可以用來清潔皮膚、耳朵,但不能用于創(chuàng)口處理。消費者從藥店購買非無菌棉簽,沒有醫(yī)院里的消毒設備與條件,如果直接用于傷口處理,很可能出現創(chuàng)口感染、一直無法痊愈的情況。醫(yī)生建議在無菌棉簽包裝打開超過12小時后,切勿再使用其處理創(chuàng)口,可以用來家庭衛(wèi)生護理或者丟棄。所以棉簽是不能用來直接處理傷口的,平時買無菌棉簽,也不要一次買一大包,小包購買,每一次都拿新的棉簽出來,以免盒裝竹牙簽感染傷口。